还记得小编之前发出过一篇当留学所在的班都是是中国人,看了师兄师姐的含泪吐槽学校里中国人密集的情况。
然而,如果整个学校只有爵士队内部矛盾激化,主教练发表谴责声明你一个中国人,甚至是只有一个亚洲人,会是怎样一种酸爽的感受?你知道吗?
今天,爵士队内部矛盾激化,主教练发表谴责声明我们就再来一起看看师兄师姐们的血泪申诉~
喜欢照镜子的,北京姑娘、美国本科在读
16岁那年,我去美国当交换生,去的是俄亥俄的一个小镇。全镇会说普通话的只有我一个人,除我之外只有一个中国家庭,但是爵士队内部矛盾激化,主教练发表谴责声明他们只会讲粤语,从深圳搬来美国,自称是香港人,我就不喷这一点了。
学校里自然除了我没有别的中国人,甚至连亚洲人都没有几个。我第一个接待家庭管我管的很严,刚到的时候英文讲的不好,什么都听不懂,也不会说,被接待家庭嫌弃。
爵士队内部矛盾激化,主教练发表谴责声明他们为了让我更快的学英语,把我的手机“没收”了,买了一个当地的burner phone,就是只能发短信打电话的那种,当然,只能发英语,不能打国际长途;叫我换了电脑,把原来的中文操作系统的电脑放到一边,买了一个只有英文操作系统的。
每周我可以跟我父母联系一次,不允许我上中文网站,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所以我平时想上人人网都要偷偷看。
开始的时候真的真的很痛苦,每天都想讲中文,甚至听到某些英文单词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词好像中文的某个词。
但是两周之后,真的就是两周之后,因为没有人跟我讲中文,我也没有任何机会讲中文,两个礼拜我就可以听懂日常对话了,虽然表达起来还是磕磕绊绊,但是至少能听懂了。
当时参加了学校的marching band,我是唯一个亚洲人,大家对我很好奇,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橄榄球赛的时候会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中国有没有冰箱”,“我很喜欢吃sushi,你们每天早饭都吃sushi吗”,或者甚至“中国有手机吗”一类很无语的问题。
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中国人,所以无知,因为无知,所以好奇。好处大概就是不用怎么努力就会有很多人过来跟你讲话,当然开始的时候我是听不太懂的,但是有这么多人陪我练口语听力,慢慢很快就能回答他们的问题了。
体验之一
没有机会说中文,没有机会听中文,没有机会看中文,每天24小时都被迫生活在英语的世界里,导致听力口语飞速提升。
如果有中国人,我应该一定会跟他们一起玩耍的,毕竟爱吃的东西类似,从小都是看葫芦娃,黑猫警长长大的,可以聊的东西有很多,即使都是英文交流,我还是更喜欢和中国人一起玩。但是在一个几乎没有亚洲人的学校,我只能跟美国人交朋友,push myself out of the comfort zone,即使跟她们没什么可聊的,也默默听着,试图找共同语言。过程痛苦吗?痛苦。
因为毕竟人家虽然对中国文化有兴趣,但是并不是所有跟你在一起的topic都要与中国有关,他们会聊乐队,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抱怨老师,父母,教练,男朋友等等等等。
开始的时候交朋友很难,因为缺少共同话题,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就跟在中国一样,只不过语言换成了英语,大家的话题无非就是上课,男生,八卦,衣服等等。遇到不懂的俚语,表达方式,我都直接问他们,他们也都很耐心的解释给我听,他们也要我教他们中文,虽然学起来很难,但是他们还是挺有兴趣的。
如果有人过生日,我在贺卡上都会用中文再写一遍生日快乐。在第二学期,语言问题解决了之后,我想交更多的朋友,所以就去报了垒球队。之前完全不会打,但是队里的女孩都特别nice,教练也很耐心的教我怎么打,让我跟她们一起训练,一起去比赛(比赛的时候我只能看着)。学年结束的时候,因为逼着自己参加各种社团,交到了很多的朋友。
体验之二
没有机会跟中国人做朋友,只能被迫去了解美国人的生活,发现他们的生活也挺有意思的,开始会经历很多culture shock,但是慢慢的就适应了,习惯了,在一个没有中国人的学校,是了解美国文化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并不是说有中国人会怎么样,只是因为如果有中国人,我绝对不会这么push自己去跟美国人social,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运动,跟她们一起去购物等等。)
最后说一下接待家庭。
我后来换到了第二个接待家庭,他们对我非常好,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如果说学校里没有中国人对我的正面影响是以上两条的话,住在一个美国人家里对我的影响真的太多了。
首先还是语言。美国妈妈,姐姐,弟弟都会纠正我的发音,教我怎么用介词等等。比如video这个词,我一直不知道v这个音需要用上牙咬嘴唇才能发对,直到有一天弟弟听到我说这个词突然开始大笑,很认真的跟我道歉,然后纠正我。类似这样的词还有不少,比如year和ear的区别,他们真的会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教我,直到我学会为止。所以一年下来,语言想不提高都难,在学年快结束的时候,美国姐姐有一天跟我说,你知道么,你说梦话都是英文的。
其次是文化。住在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家里,当然了解最多就是他们的文化,我不会说这是美国的文化,毕竟只是一个家庭,不能代表各式各样的美国人,所以了解最多的是这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的文化。妈妈每周都会去教堂,姐姐弟弟和爸爸都不愿意去,所以我就每周都陪妈妈去,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了解所谓的基督教文化,教堂里的人都特别的友好,妈妈每个月还会在sunday school教课,我也跟着她一起去,跟她一起准备吃的,看她教小朋友圣经的故事。
逢年过节,妈妈都会亲自做thanksgiving/chrismas dinner,我跟她们一起烤pumpkin pie,学做各种各样节日的小点心,装饰房子,跟姐姐去trick or treat等等等等。我特别感恩的一点就是,他们真的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外祖父外祖母都对我很好,姐姐弟弟的cousin也都很能跟我玩的来。这一年里最难过的一段时间就是外祖父的过世,教会的人对妈妈一家都很照顾,外祖父的葬礼也都是在pastor的协助下完成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难过,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最后学年结束,离开这个家庭的时候,真的特别舍不得,我们五个人在机场抱头痛哭,这10个月有很艰难的时候,我们也有过矛盾,但是最后的最后,因为我感觉我就是家里的一员,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还有一对美国的父母,离开回国的时候,就像离开了自己的家人一样难过。
说了好多,有用的没有的都写上去了,总的来说,这一年的体验真的很好,虽然有过很多挫折,很多的不愉快,自己也有过一整晚一整晚因为想家,想说中文但说不了哭的时候,但是对我整个的人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除了英语提高,了解了很多美国文化,顺便谈了一个美国男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这些经历真的教会了我怎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扎根生存,从一个朋友都没有到有很多的朋友,从英文讲的不好到被人误认为是ABC。如果你也在一个没有中国人的学校挣扎的话,我想说,这种体验是人生难得的财富,可能当下很痛苦,但是现在努力去拥抱这些挑战,日后回过头来会发现,这真的会是很美好的回忆。
轩Yuxuan,法国/金融工程/桌面游戏
由于学校在国内知名度低,交流项目少,而且对于已经在法国的同学来说不是特别好进,去年的时候我们三年每年都只有一个中国学生。然后今年,去年三年级的毕业了,去年二年级的交流去了英国,一年级又没来新人,于是我光荣地成为了全校三年七百余人里唯一的中国人。感受就是由于这个身份,大家都认识我……会被称为le chinois…… 然后由于名字不好念,大家都会努力念正确我的名字,这实际上也有点困扰…… 由于学校不少人第二或第三外语选修中文,经常会有人来问我怎么输入汉字,然后见面就试图用刚学的中文对话跟我说话……这也有点让人困扰…… 老师上课一提到中国就会找我确认自己说的对不对,然后老师们好多都以为中国学生比较刻苦于是上课没人会答的问题会叫本学渣答……让人极为困扰…… 有人会拉我玩Dota然后我不会玩他们就很诧异说中国Dota可厉害了,所有人都会玩!你怎么不会! 有几个法国同学也在追海贼王,但由于国内汉化组极为给力,比法语版和英语版能提前几天出翻译,于是常常很愉悦地给大家剧透下一话。网络课老师很粉中国,讲世界信息时代大企业发展时放出了这么个图:然后我默默地拍照了……同学看我拍照一直在起哄…… 关于中餐,小组作业时,我偶尔会带同组的同学来家里一起做饭吃饭并一起工作,然后现在做小组作业大家争着抢着跟我一组…… 另外可能是个人的原因,觉得他们开Party都喝酒跳舞聊天好无聊。因此基本上从来不参加Soirée。因此这一点上可能还是跟其他人有很大不同的。其实总体上来说和大家也感觉不到太大的区别,个体上的不同比国籍上的不同带来的差异更大。可能也是因为我在法国呆久了的缘故。
Marine Lin,美国留学
现在大学在遍地都是华人的洛杉矶(主页菌:又不怀好意的联想到了某校)还真是好怀念过去新墨西哥的小镇…… 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整个年级也就只有20个Senior……小学校就很有爱,比如自习课同学到外面草地上谈天玩耍……
那段时间估计是我人生观最完整的日子了呢!学校里面大多是白人,新墨西哥小地方你也懂得,大家都很nice…… 但也正是因为地方太小,所以大家都是从小还没穿裤子就玩在一起,自然要打入内部就很困难…… 还好,我和一个女生因为家住得近,所以她经常给我rides 然后因此成为好朋友……然后她又和学校里面人很熟……于是就被她邀请到各种house party……你懂得……比如……复活节hangover的party啦……
玩的好的,还可以玩个游戏欺负下老师什么的……
傍晚伴着每每的火烧云,放着70年代的爵士乐,驱车去看一部电影,不能更棒啦……
下雪的四月,吃着住家做的pancake,看着窗外堆满雪花的树枝……
再想想现在每天都要擦了防晒霜再出去,打眼一看遍地中国人的洛杉矶,不由得想再回到那下雪宁静的小镇了呢……
ariel 谭,12来美, 现在21. 刚刚毕业, 留校工作的丫…
我是12岁来美国的, 现在21了. 生活在白人区, 初中高中都是一枝独秀的中国人. 我来美国的时候体验到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我在国内上小学的时候什么都是一帆风顺, 大队长, 尖子生, 话剧主演, 舞蹈队什么之类的标签我都带过. 而且就人缘来说也是不错的, 本班的交完朋友了去外班的交. 可是来到美国之后就不是这样的了.
美国加州这边的公立学校是划片的, 就是说你家住哪边, 学校就就近上. (当然啦, 如果你有特殊要求去其他district的学校, 或者district以内其他的学校, 也是可以申请的啦.) 我去上初中的时候, 学生们已经上过6年级不说, 很多也是一起上过小学, 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那种从小一起长大友情很令人羡慕, 同时也容易造成一种距离感.
我刚开始到美国的时候也经历过低潮时期, 而且落差感非常非常的大. 我打小最大的自夸点之一就是外向, 可是刚来美国的时候的确也外向不起来, 更自信不起来. 每次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会担心有没有说错话, 或者口音是不是还ok.
迷茫过是必须的, 心想着我放弃了在国内那么好的资源和前景, 来美国就是为了享受寂寞? 而且初中必定有很多不是很成熟的小男生小女生-也会说一些让你不好意思的话,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别人和我说donut, 我说我没有吃过. 那个小男生以一种发现ET的表情看着我, 然后和旁边的人各种说hey dude, Ariel never had a donut before can you believe that? 然后大家都围着我, 算不上哄笑, 但是我心里不舒服.
课程上面呢, 除了理科, 其他的, 特别是英语, 各种让我着急啊啊啊啊. 上课听不懂, 甚至连作业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经历有过. 看不懂老师的连体字的经历也有过. 听话听不明白搞错过乌龙有过. 总感觉自己活得怎么有点委屈呢?
后来我就一个人琢磨怎么办呢? 因为语言压抑时间长了的自己也难受啊! 我慢慢想明白了, 我之所以感觉语言不通也不好意思去说, 就是把面子问题看得太重了. 因为在乎面子怕丢脸, 怕犯错, 怕被拒绝, 所以才唯唯诺诺的, 说什么都战战兢兢的, 反而给外人塑造了一种我放不开, 我寡言, 我无聊, 甚至我很奇怪的感觉. 其实把自己放下了, 也就不会在乎那么多了. 美国原来就是个移民国家, 所以说口音啊, 不一样的风俗啊, 人家也都是见怪不怪了. 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其实人家也没啥想法. 至于那些我不懂的事情, 没有什么好不意思的啊, 本来就不知道, 本来就不习惯, 这也是我的一个特色嘛.
把这个想通之后, 很多事情就自然了很多.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我想说就说, 有的时候词不达意了, 被纠正了在结尾说一句yeah that's what i mean, my bad. 不会的东西我就问, 不理解的地方我就找人. 时间长了, 你会在每堂课上发现一个两个特别喜欢帮助你的朋友, 那下课留个电话之类的(我那时候是个myspace和txting比fb和twitter更火的时候), 课间吃饭聊聊其他学习以外的事情, 时间长了, 他们会介绍你给他们的朋友, 邀请你去他们的一些活动, 关系也就好了. 我的口语和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 也是在各种what's ____ 和同学纠正发音里慢慢提高的.
语言掌握了以后, 我的自信也慢慢回归了. 有了自信的话, 就会更主动和对方交流. 很多事也就都顺下来了。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虽然要尊重自己, 但是不需要感觉别人会笑话你啊, 看不起你啊之类的. 也不要抱着一种"美国人只是假热情, 说说而已"的态度去接触大家, 因为这种态度会透露在你平时的处人待事上, 也容易让你自己多思. 我以前就是把自己看得有点重, 放轻松之后就不会感到不好意思了.
而且语言必须练习, 不光是对你社交学习有用, 以后工作了也很重要啊! 我理解现在很多留学生的圈子弄得大家很难有机会去练习语言, 但是我认为有很多很要好的中国同学, 并不妨碍你去鼓起勇气和周边的其他同学去交流. 在学校里是个非常好找话题去聊天的机会, 所以应该去把握, 要是在学校里都没有交流, 怎么样在课外私下有交流呢? 后来上了高中之后风云了一阵子, 语言提上了后学习也不用说了. 在大学里才遇到了更多的中国同胞, 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自己的交际圈, 工作圈和学业圈的关系, 我在大学里交到的中国朋友寥寥无几, 有几次说中文还把别人惊了一下说我看你和他们(美国人)那么好还以为你是ABC呢...
默默附上一些以前自己写的关于交朋友的经历, 望参考.
我是一个很讲究缘分和真心的人.很多事情,有缘分才成,爱情如此,友情也一样.而真心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真心相待才会换来真心.Mean girls看过吧?我总认为迎合而来的友谊关系比不上真心相处的友情联系.我是真的真的不建议一个人为了交友而改变自己本质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爱好,比如说性格.当然啦,你可以为了扩展自己的共同语言,为了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质”, 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但是不喜欢不适应就是不喜欢不适应, 不需要为了一群人逼着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有些人不喜欢张扬, 那你们逛街可以收敛一些, 但是要是为了这个人改变自己独有的幽默感, 那就犯不上了. 而且交朋友我感觉不应该看种族和信仰这些有的没的, 要看人品. 但是说到人品咱也不能太武断了啊啊啊啊, 别动不动就因为一件事情就给人家判死刑. Individuality, 也就是个性, 是西方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从来都不认为有某种特定的社交方式,只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我感觉保留你自己的个性很重要,所以说这个帖子并不是交给你一些准则让你变得popular或者让你左右逢源, 我只是通过分享我自己的社交经历好给大家一些鼓励吧.
关键词: 语言
语言这个问题我在我说领导经历的帖子里面又谈到过, 重要的是不能在重要.
语言是交流通常的必须, 当你和一个人连普通沟通都很费劲的时候, 哪还有耐心去一点点分享幸福分享苦楚. 我和外国人处得来的时候, 也是语言越来越好之后的故事.
有些同学吐槽说语言不好怎么办? 练啊! 口语这个东西真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 就是要去实践, 不实践是提高不了的. 就好比一个人为什么口才好, 先天条件是一部分, 可是后天的训练也很重要. 外语更是这个道理.
好了现在说圈
初中的时候我有固定的几个好朋友, 圈子却不是很广, 参加过排球队, 也获过设计和学习的奖项, 可是口语的流利, 说实话并没有给我带来过多的交际拓展. 反而让我在老师们面前很有眼缘, 可能是因为留下了伶俐好学的印象吧. 同学们请教我问题的也比较多, 但是平时去mall的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人比较少, 并没有说特别有拓展.
上了高中, 我参加了几个固定团体: marching band/color guard, JROTC, 奥林比克科学队和NHS. 在这几个固定的团体里, 我开发了几个不同的朋友圈子, 圈子里的人处的也比较好, 因为拿过奖项什么的之类的所以说认识我的人也比较多. 我指的圈子呢, 是说我和这些人因为某种共同的语言交涉特别多, 关系也发展的特别好. 比如说在奥林比克科学队, 还有各种ap课程里, 我认识了我们学校同届里很多的尖子生, 因为平时做project啊, ap grind啊, 去咖啡厅或者谁谁家study group啊, 你会和这些人关系越来越好, 谈论的话题也从题目到了家庭到了好玩的YT视频到了八卦...即是说你很安静, 耳濡目染也会听到很多的, 以后可以当做谈话内容, 和别人去聊.
在marching band里面更是隔三差五就见面, 因为我们的乐团不错, 所以训练也紧张. 你试想一下, 在一个有150多人集体里面, 每周16-20个小时的训练, 然后是不是比赛巡演, 这么多交流的时间, 你肯定会和某一个人, 甚至很多人, 变得特别熟络. 况且你们在一起的成长和经历, 都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不说, 也是让你们友谊特别有意义的大事件们。而且呢, 你认识一个人之后, 这个人或多或少会和别人提及你, 然后这样刷的一下子, 你的人际面子也就宽广了. 过两天也有人和你搭话了, 问你东西了, 带你去玩了之类的.
还有, 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团体, 会带给你当领导的机会, 这样一来, 你上台面的机会也就多了, 别人对你也就认识了. 比如说我是color guard的队长, 那么我势必要和其他什么舞蹈队, 拉拉队, 甚至合唱队的领导层有交涉. 照片登到报纸上和学校网站上了后, 势必也会有人认识自己, 然后交流起来陌生感会少很多, 相见恨晚的感觉倒不少. 咳咳(有种好自夸的感觉), 上了大学后呢,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大堂课的课堂变动比高中规模大多了, 刚来到新环境的时候呢, 我也会有一种告别了过去, 要重新洗牌的失落感, 也有落差. 毕竟我在高中过得挺滋润的, 来到了一个我什么都不是的地方, 自然会闪一下. 但是兴奋也是有的!
大学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社团呢? 就是为了给新生交流用的! 我在我们学校的reslife工作了一年, 亲眼看到了并且参与了我们团队为新生们设计的各种交流社交活动, 所以说在这里不等不呼吁大家, 积极参加活动没什么不好, 也不要老感觉没人去陪或者说感觉没意思, 没有人陪着去, 那就自己去, 更容易结交新朋友; 听别人说没意思, 那么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呢?
现在我基本上有四个圈子, psi chi, 心理学honors, 学校的lol公会, 和我工作的reslife office. 途中呢, 在不同地方工作, 在不同教室上课, 也认识了很多人, 但是因为有这个几个大的圈子, 我的安全感和集体感还是很强, 不会感觉说在偌大的学校里迷失了自己或者感到恐惧.
心理学当中有个理论是说proximity effect, 就是说呢, 人们交流和交往的时候会产生邻近效应, 对于距离近的和曝光率高的人事物特别容易产生好感. 什么叫相处, 相见时间长了, 处出感情了, 就是相处. 什么是朋友, 朋友就是可以分享快乐的. 什么是好朋友呢, 好朋友就是可以真心交流的, 排忧解难, 一起成长的.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一个新环境中呢, 找一个团体, 这样产生共同语言的几率比较高, 然后勇于和别人介绍自己, 和别人主动沟通.
再次提醒, 交朋友可以走形式, 交好朋友自己要走心.
很多时候不一定要害怕分享, 因为分享自己的难处反而能体现信任. 分享快乐则能体现出你的正能量. 我和我现在最好的朋友之一, 就是从失恋开始分享成室友的.
关于话题
很多留学生表示说语言关已过, 可是和别人交流起来却不知道具体说些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
首先呢, 在国内的时候, 是不是也有时候不知道和别人说些什么呢? 所以说不要因为这个而焦虑, 因为很正常, 没有什么好感到不安的. 你不安紧张, 反而容易影响情绪, 然后大家出去玩你弄得战战兢兢的多不好, 说不定还影响你语言发挥呢.
结识到新朋友的时候呢, 一般可以从两个话题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 第一个则是先入为主的自我介绍, 第二个是共同点.
楼主说过, 交朋友是要走心的, 你想要人家真心相待, 那么一定也要对人家真心交朋友. 遇上新朋友之后不妨大方一点介绍自己的背景和喜好, 然后反问关心一下他们. 分享自己的背景和有趣的经历有两个好处, 第一呢能让他们了解你, 对你产生一种熟悉感, 也给你一个机会了解了解他们. 第二呢分享有趣的经历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 也给大家一个和你寻求共同点的好机会.
大学刚开学的时候人来人往很多的, 所以说你会听到很多的where are you from之类的开场白(因为大家谁都不认识谁), 而每个学期开新课也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时机. 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呢, 大家可能会对你的中国背景感到兴趣, 不妨多为大家代言代言中国. 话聊多了, 彼此也就熟悉了.
楼主认识新朋友一般都是这样絮絮叨叨的聊开的. 不一定非要很正式的说我姓嘛, 叫嘛, 从哪来, 到哪去, 家里几口人, 人均几亩地, 地里几头牛...可以自然随性一点, 想起什么说什么, 也可以主动一点, 怎么个主动发呢? 就是可以自己发问. Do you play ____ ? Do you know ____ ? What did you do in ____? Did you hear _____ ? 楼主不建议一直被动的等着人家带你玩, 自己完全可以自己组织话题啊~ 找到共同点就好办啦, 第一话题点子就多了, 第二亲近感倍增, 第三以后就有小玩伴了. 每个人对于有着相同经历和相同爱好的人都会产生好感, 因为这种是对自己的某种认可. 楼主知道, 对别人敞开心胸有点不好意思, 还可能没有安全感. 但是楼主始终相信真心换绝情还是少数的. 很多人总感觉孤独好像没人可以分担寂寞以及困扰, 殊不知他们根本没有给别人关心他的机会. 楼主会按照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朋友们小吐槽, 分享一下小黑暗, 这样以来给了自己一点安慰, 也分享给别人一份信任. 有多少女孩子是因为分享恋爱经验而升级成闺蜜的, 有多少男孩子是分享游戏秘籍而成为哥们的, 不仅仅是因为兴趣相投, 也是因为彼此分享了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感觉更亲近.
楼主也知道, 不是每个人都话多(比如说我...), 如若不习惯, 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罗嗦. 我只想说一个人在外, 朋友很重要, 有一批能为自己分担的人更为重要. 遇到很合得来的人, 分享一点真心是好的. 西方国家再西方, 慢热的人也不少, 所以说不要因为自己是慢性子就担心是不是没办法跟上大家火急火燎的交友频率.
薛定谔的猫
一千人的学校,不仅是全校唯一的中国人,还是全校唯一的亚洲人……是不是有点厉害? 首当其冲的体验就是……妈蛋自己一定是全校眼睛最小的人;妈蛋自己一定是全校颜值最低的人。担心了很多东西:被school bully啊,上课听不懂啊,被同学议论啊,无法交流啊,以及最主要的:没有朋友。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由于一眼就被看出是外国人的人,同学老师都很照顾,以及答主在国内的高中也挺好,选的几门科目也是自己擅长的,所以完全过了一把学霸的瘾。以及老师给予了一些特殊照顾……比如……第一次历史考试老师印了一份中文版卷子给答主(主页菌:WTF……好人性化……)
当然,被同学议论肯定是难免的……这里的同学们大多数只在电视上见过亚洲人……所以作为唯一的亚洲人,难免被轰炸了一群像吃不吃狗肉猫肉蛇肉等奇怪问题……然后历史课讲到某些中美问题时也有同学喜欢不坏好意看着我笑笑……但被吐槽最多的,还是稚嫩的脸庞,一脸新人的模样竟然是senior……众多同学拿我当freshman对待…… 无法融入的问题肯定也是有的,但也没有那么惨,校车上午饭以及换教室也有搭伙的小姑娘,上课也有随便聊聊的同学……不过小姑娘圈子的聊天内容也就是:50%的Boy Friend,20%的化妆,20% Gossip和其他10%乱七八糟的小事,你们懂得…… 当然没有Boy Friend,不化妆,没有八卦的我,就只能……听着笑……
其实话说回来,最严重的问题是太久没说中文,本来就有些口齿不清的中文越来越口齿不清了…… 几种截然不同的“全校只有只有一个我一个中国人”的体验,每一种都看起来是都不错呢,虽然肯定是有这样那样的融入问题,心理问题,但是毕竟留学当然就要入乡随俗嘛…… 看到这里,我不禁老泪纵横,想起自己在校园苹果树一个又一个寂寞的下午,望着夕阳,默念着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转载自知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